江 阴 蚕 种 场
江阴这个新晋“国宝”火了!颜值超高却人迹罕至
江阴蚕种场位于长泾老街
是国内唯一保存最好、技术最先进的蚕种场
在很多当地人的回忆里
这里曾是全镇最繁忙的地方,如今却人迹罕至…
江阴蚕种场院落俯瞰
它为什么能成为新晋“国保”
今天,就跟小最一起走进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江阴蚕种场原名大福蚕种场。清末民初,江阴东乡地区的民间养蚕初具规模,长泾镇商贾云集,街市繁荣,茧行规模在苏南地区都颇具影响力。
1928年,长泾镇民族工商业家宋楚英、宋楚材两兄弟在河南街东首创办“大福蚕种繁殖场”,聘请了苏州浒墅关著名的蚕桑专科学校教授姜白名为总技师。1936年又在河北东街增办了“大福二场”。1956年公私合营,最后定名为“国营江阴蚕种场”。
当年的养蚕场景
现存蚕种场北场
是长泾老街景区的一部分
江阴蚕种场内的建筑以连廊沟通,蜿蜒曲折,其间小院错落,深邃幽雅,既体现了江南水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时代特色,又科学合理实现了蚕种培育的特色工艺流程。
摄影 陆梅青
摄影 陆梅青
连廊通往第二蚕室
可以看清地面两层半结构
半层阁楼有老虎窗和通风管
大福蚕种场的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,所产蚕丝遍销苏、浙、沪、皖、赣,甚至远销滇、黔、新疆,规模与当时吴江的费氏企业并称全国之最。
至上世纪80年代,江阴蚕种场平均每年产出蚕种五万七千多张。1995年时,最高年产蚕种一十六万八千多张,为我国丝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蚕室阁楼上的竹匾和育蚕设备
诉说着当年这里的繁华
作为江苏近现代桑蚕业的“活化石”
江阴蚕种场成为“国保”单位
实至名归!
周末,不妨来这里打个卡
感受老国营厂特有的宁静氛围
随便拿手机一拍,就是大片
小最有一个预感
这里会成为江阴“新网红景点”
江阴蚕种场成为“国保”后
江阴共有8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
还有7个一并送上
不妨趁周末去打个卡吧
↓↓↓
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马镇南旸歧村。徐霞客(1587-1641),是明代著名旅行家、地理学家。徐霞客故居是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代表,对于研究江南地区(太湖流域)民居建筑的特点和建筑技术工艺也具有一定的价值。
点击导航☞徐霞客故居
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云亭街道花山村高家墩,其建筑和使用年代距今约4000—3000年。长方形的城址总计面积近40万平方米,被专家誉为“夏商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城”,与《史记》记载的“泰伯奔吴”史实相吻合,为研究长江下游青铜时代和吴文化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考古证据。
点击导航☞佘城遗址
位于江阴市区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侧。始建于北宋太平天国(976~983)年间,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图,俗称“兴国寺塔”。
点击导航☞兴国寺塔
位于江阴市区南街,占地七亩有余,为邑人陈式金于清咸丰四年(1854)就宅旁隙地所建。适园历经150年的风雨沧桑、至今保存较完好、富有江南园林特色,被录入《中国近代园林史》,还被列为全国百座名私家园林之一。
点击导航☞适园
位于江阴市黄山风景区。黄山炮台又称江阴要塞,自古为军事要地,包括沿江的君山,肖山、长山及对岸的八圩港等处炮台。这里构筑了炮台群体工事,炮道、藏兵洞、弹药库有12座,另有了望台1座、机枪哨3处、联络所3间、总炮台指挥所、隐蔽部遗址等。
点击导航☞黄山炮台旧址
06刘 氏 兄 弟 故 居
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。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、刘天华、刘北茂三兄弟,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。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,与古兴国塔、文庙南北呼应,浑然一体,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。
点击导航☞刘氏兄弟故居
07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
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最繁华的人民路步行街东侧,不仅有精美绝伦的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灰雕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,还有深邃的文化内涵。这座建筑系民国初年由江阴近代实业先驱者、爱国民主人士吴汀鹭先生所建,现已修葺一新,免费对外开放。
点击导航☞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